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催人奋进,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二个部分专门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表明了我们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就是一代代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随着时代发展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时代化进程的历史记录,也是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理论支撑。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作为党的文献研究、老一辈革命家思想生平研究的学术团体,一项重要职责就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探索历程,总结其历史经验。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向同行,相通相融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 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民族复兴是一条无比艰难的探索之路。当时的中国,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羁绊,内有 2000多年封建主义传统的重负,要战胜这两大敌人谈何容易。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挡在中国人前进道路上的两座大山。如何搬掉这两座大山,靠什么力量搬掉这两座大山,是每个探索复兴之路的中国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历史证明,无论是寄希望于统治者的开明,还是依靠少数“精英”分子举义起事,或者模仿西方国家搞议会政治,都不可能走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毛泽东 1920年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时指出,“劳农主义”的俄式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准确反映了那一代中国爱国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心路历程。中国的先进分子在试验了种种“主义”之后,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找到一条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开创了一条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下,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问题的救国、富国、强国之路,开创了一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探索之路。在建党后的近 30年,我们党成功探索了一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救国之路,赢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目标。这一革命的阶级基础、推动力量和发展方向决定了其必然归宿就是建设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过了近 30年的曲折探索,我们党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必须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开辟出一条快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总体小康、开始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正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证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向同行,相通相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探索历程,生动展现了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是答卷人的历史画卷,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探索中,成功回答了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课题。在这一探索历程中,民族复兴是时代问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解题方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运算常量,人民利益是评分标准。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偶然的,都有其历史必然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不同的时代之问,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已经迈入了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后半程。我国面临的发展问题已经出现了根本性改变,不仅早已不是 20世纪 50年代面临的由农业国向工业国发展的问题,而且也已不能再笼统地用落后的社会生产来进行概括,而是到了追求更高发展质量的阶段,到了在解决物质财富创造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基础上向追求更高更优标准转变的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前夜。
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崛起,推动世界进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敌对势力在政治外交领域加强对华打压,在经济技术领域加紧对华围堵,特别是企图挑起全球意识形态斗争以孤立中国,并借机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压制中国科技进步,抢占世界新科技革命制高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迎来胜利的最后关头,也到了最关键的、风险挑战最多的“战略相持”阶段。
如何准确判断形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是全党全国人民面临的新课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百年征程的最后征途,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的科学理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如果说毛泽东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道路问题,开启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决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提出时的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党建理论如何深化的课题;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解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后,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课题;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从新的历史方位出发,通过全面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半程面临的新课题,因而成为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既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特点,也符合一般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在这里,事物的历史起点及其发展脉络与事物的逻辑起点及其演变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往往是一个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下一个问题就会突出出来,而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恰恰又是对前面问题认识的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党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彻底消除了存在数千年的绝对贫困,迈出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的探索步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极大增强,党的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反腐败斗争获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成功拓展和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证明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三、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既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又着眼于探索和回答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的时代课题,展现了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历程,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义重大深远、经验弥足珍贵。我们要深刻总结其中的历史经验,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第一,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一定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无论进行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贯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随着时代前进不断丰富、代有创新的历史进程,正是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肩负的重要使命。
第二,要准确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前提。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否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切有利和不利因素,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党面临的中心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正是在正确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正确调整党的中心任务的基础上实现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是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强调要“普及与深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于多数干部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中国的问题,进而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就是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推进新时代理论创新的根本遵循。梳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取得的成功经验,寻找其中的共同规律,是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把研究工作推向深入的重要方向。
党的二十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迈出新的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征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每一位党史和文献工作者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在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作者:张宏志,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副部长级)、编审)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党的文献》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