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科专业建设

作者: 时间:2020-10-22 点击数:

学科专业建设

1.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现实着力点(2019年)

 

2019051708:2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现实着力点

姜佑福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其建设成效,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术上和学科上的指导地位,关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在新时代,我们应找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现实着力点,不断推动其发展繁荣。

 

做好经典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贯通性研究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真正发挥学科引领的作用,首先要练好内功,对马克思主义从经典到当代的发展进行一以贯之的整体性阐明。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以其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思想视野以及直接诉诸社会实践的理论品格,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在与各个革命民族的具体历史实践相结合以及与各种同时代社会政治思潮相激荡的过程中,产生了众多以马克思主义命名的思想流派。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核心内容的经典马克思主义和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前者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最为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后者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精髓的凝练表达。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最彻底的反思传统和批判精神的思想体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勇于批判性地面对自身学术传统,立足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实际,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做贯通性的思想史和学术史研究。这要求我们首先要特别注重在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足功夫,在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继承的同时,更突出地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在关注现实问题并与其他学科积极对话的基础上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落到研究我国发展、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能是经典作家作品和党的纲领文献的简单重复,在挖掘和厘清马克思主义自身学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对当代中国与人类社会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剖以及对古今中外重大历史经验的提炼研究,并以这些重大问题研究为中介,与其他学科的学术发展进行竞争性和批判性对话。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客观存在的一个较大不足是,许多学者不愿或不能深入到社会实际中去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因而不能够很好地在积极占有其他学科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好地切近时代的核心与脉搏。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能仅仅满足于在思想史和学术史的意义上讲清楚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还应当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原则指引,在深入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深化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解,另一方面提升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门类展开批判性对话的能力。

 

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整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工作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既有植根于学术分工的学科属性,又具有超越于特定学术域界之上的总体性和批判性特征。因此,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既要通过在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的深入开掘,培养、继承和发扬经典马克思主义彻底批判精神的实际能力,还必须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积累和学科建设工作。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生长的实际进程来看,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经典、理论与历史为主要研究和传播对象的学科学术体系,以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是框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科边界与学术研究领域的两个核心支点。要建设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首先必须不断完善自身学科规范,提高自身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由此,不仅要加强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7个二级学科之间的分工与协作,而且要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等其他邻近学科学习,在积极占有这些学科长期积累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更好发挥自身整体性研究的优势。

 

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还必须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这个主阵地。在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与文化安全的基础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历史经验的总结提炼问题等方面,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先锋队的作用,做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描述当代社会现实的思想与学术表率,在与国内外学术思潮、社会思潮和政治思潮的交流交锋中,增强自身研究的思想性、理论性与学术性,增强舆论导向上的解释力、传播力和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决策咨询能力。

 

(作者:姜佑福,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2.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2019年)

原标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王易

 

2019042409:09    来源:学习时报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高等学校最鲜亮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在新时代,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全面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前进。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要达到这一要求和目标,需要全面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发展。

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问题,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把马克思主义学精悟透用好,就必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说,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可能真正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根基。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发展。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育培养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出的战略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使命。在深化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需要比以往更加迫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渴求比以往更为强烈。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环节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和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塑造的一个重要因素。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增设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长期以来,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中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本科专业中,只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专业,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逻辑,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已难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明确提出,要“逐步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本科专业,完善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人才培养体系”。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教育部署,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根基,2018年,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首批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完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人才。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应从为国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人才的高度出发,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的重要任务。这里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整体设计贯通本硕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连续性的培养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阶段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打牢知识基础。一方面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跨专业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在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中增加原典、原理、通史性课程的比重,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筑牢专业基础、培养专业研究能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和博士阶段培养形成良好衔接。

 

支撑和服务教学,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支撑好、服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释力,真正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深厚学理支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依然是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大学生有理论思考的需要,有理论分析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理论探究的能力。当面临各种似是而非的思潮或者个别观点的冲击和影响时,学生渴望老师能够解疑释惑。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找到自己所承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建设任务的结合点,用教学促科研,用科研支撑教学,逐步培育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明确的学科意识,具备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强、人格要正。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3.走近“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刘建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题组首席专家、全国宣传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工程”)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入选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发表著作10多部,论文300余篇。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传》、《马克思主义信仰论》、《追问信仰》、《文明与意识形态》、《爱国主义教程》、《信仰的呼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仰问题研究》、《守望信仰》等。

 

一、“高大上”的学科专业

 

同学们好!我向大家介绍的,绝对是“高大上”的专业。大家知道,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我国国家的制度、体制、机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制定的。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治国理政的学问。从我国政治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最高层次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高层次的专业。

对于这样的思想理论,对于这样的学科专业,你怎么想?是否也像我当年一样,在仰望之余,也踮起脚尖想看得真切一些?将近40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农村高中生的时候,有一天跑进公社驻地的小书店里,透过玻璃柜台痴痴地望着里面的一本书,那是马克思写的《哥达纲领批判》。我不敢让售货员拿给我看一下,但我一直蹲在那里一动不动。不知为啥,我总觉得那里面有一个神秘的王国,吸引着我走近它。后来我第一志愿报考了山东大学哲学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此走上了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路。

 

二、直视骄阳:走近马克思主义

 

那个时候并没有一个直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只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而设立的三个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直视骄阳,直接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还没有机会,而只能通过哲学之类的专业来间接地走近它。只是在十几年前即2005年,国家才在学科体系中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从此,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直接成为高校的一门学科专业。但那也只是作为研究生专业,但现在,从今年开始,作为本科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第一次开始招生。这是一个历史性变化,标志着当代中国的思想云端向着莘莘学子敞开了大门。

教育部规定,全国高校的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简称“重点马院”),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并实现今年招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首批重点马院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的重镇和高地,走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列。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阵容强大,更重要的是学院有着团结和谐的氛围,有着严谨求实的学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期待着有自己的本科生,而研究生们则期盼着小师弟师妹们的到来!

 

三、真理的光环、智慧的王国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一个包括七个二级学科在内的“一级学科”。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致力于综合性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历程、规律和理论成果;“中国近代现代史基本问题”,主要研究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介绍和研究现当代国外的马克思主义思潮;“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对人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党的建设”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建设与执政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智慧的王国,它着力揭示宇宙的秘密、社会的规律和人生的真谛。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从毛泽东、邓小平到习近平,都是思想大家、理论巨匠,他们的思想和著作散发着永恒的思想魅力和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大家一同来沐浴思想的光辉,一探真理的究竟吧!

 

四、修学储能:成就自我,报效国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所着力培养的素质和能力,主要是理论知识和理论思维的能力,是政治知识和政治思维的能力,是社会生活的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本专业着力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水平、科学精神、开阔眼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现实、关心民族命运、关心人类未来的情怀。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实践的指南。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是死抠书本,不搞皓首穷经,而是以问题为中心,以现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国家很大,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懂得马克思主义的人才,是各方面都需要的。特别是能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专门人才,更为我国高校所急需。现在新时代已经到来,党和国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建设、教育与教学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全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其学科建设蓬勃发展。可以预料,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成为我国高校第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科将成为第一学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同学们,前途是十分乐观的。在本科阶段,同学们要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门知识,打下宽广的学科基础。本科毕业后,欢迎同学们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就其中的一个学科方向进行深造,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专门人才。其实,这也正是我们招收本科专业的初衷。


版权所有: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   地址:金华市环城南路99号  邮编:321013

备案号:浙ICP备1203139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70302100009号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