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惠成副院长党史讲课之“弘扬中国精神”

作者: 时间:2021-04-16 点击数:

曾惠成副院长党史讲课之“弘扬中国精神”

416日上午,校党委委员、副院长曾惠成走进思政课堂,以“弘扬中国精神”为主题,为19级财务管理三班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思政课。

曾院长首先与同学们进行互动,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对此,他从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引入,通过给学生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凝聚中国力量需要中国梦的目标引领。中国精神包含着阳刚与阴柔两个层面。自强不息,乃是中国精神固有的超越性,显示出刚健有为、勤劳勇敢、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及其生命意志,而忧国忧民、治国平天下及精忠报国,则是中国精神超越性的外化与具体表现。厚德载物则蕴含着中国精神固有的内在性,表现为天人相通、民胞物与的本体观,也拓展为诸如应时守势、虚壹而静、德性修持、内圣之道以及为己之学等人生观与价值观。中国精神推崇“和谐”,表现为天人间的和谐(所谓“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间的社会和谐、人与自我的人格和谐,也表现为民族与国家间的政治和谐。中道意味着在各种复杂多变的矛盾关系中寻求并建立相应的沟通与协调机制,进而在开放的环境中保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中道使中国精神显示出非凡的平衡力与弹性,中道智慧使传统之演进与嬗变不离基本伦常法则,也是协调人际关系包括国与国关系的基本理念。中国传统特别注重于阐发创新精神,正是依靠持续不断的生成、创新与转化传统,中华文明方得以绵延数千年,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中华民族在其现代复兴过程中,中华民族更是面对各种艰难困苦及其复杂局面,勇于担当、革故鼎新、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持续推进中国传统包括中国精神的现代转化。中国精神具有卓越的包容性与涵摄力,能吸纳或兼容一切外来的民族精神及文化传统,成就了华夏文化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传统,并在今日全球时代形成更加积极的作为与贡献。通过他的生动细致的讲述,启发同学们进一步思考“新时代下我们该如何弘扬中国精神”,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接着,曾院长结合当前伟大的抗疫精神,来为同学们形象生动地诠释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是动态的,是与时俱进的,能继承过去又能超越传统。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发挥海纳百川的气度,与时俱进,广泛吸取外来优秀文明成果,使我们的中华文明变得更加博大、宽容。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不断进步、走向繁荣的精神支柱和智慧源泉。"中国精神"是高瞻远瞩、坚持不懈的历史主动性,是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凝聚力。是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是把握未来、锐意进取的坚定意志。是豁达开放、担当责任的宽广胸襟。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加强培育与弘扬中国精神来更好地承担起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最后,曾院长指出,“中国精神”所凝聚的,正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奋斗与发展历史最完美的诠释,同时也是共产党革命与改革精神最生动的表达。透过“中国精神”,关照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在今年建党百年这个关键的年份,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版权所有: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   地址:金华市环城南路99号  邮编:321013

备案号:浙ICP备1203139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70302100009号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