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片土地

作者: 时间:2025-09-16 点击数:

同一片土地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国华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举国观看,万众瞩目。先烈们浴血奋战,拼死抵抗,保卫了土地,保卫了国家,彻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谱写了民族独立的血泪篇章,中华民族迎来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这片土地,既是先烈们生活和战斗过的土地,也是孕育我们出生、养育我们长大的土地。同一片土地,不同的情景,这不禁让我们心生怀念。

一、泪水的重量与土地的深度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的这句名句,表达了深沉的家国情怀与赤子之心。阅兵仪式的解说词中,也选用了这句话,提醒我们这同一片土地,也有同一样的感受。

艾青1938年发出的泣血之问,穿越八十年风雨,至今仍在山河间回荡。同一片土地,承载着中华民族从苦难到辉煌的集体记忆,也呼唤着当代青年接续书写新的篇章。

一句我爱这土地,有先烈的泪水,有诗人的泪水,也有我们每一个人感动的泪水。这泪水里,有抗战烽烟中破碎的山河,有建设年代里滚烫的汗水,更有新时代下蓬勃的希望。

二、血色热土抗战烽烟中的生命图腾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艾青撤离到广西桂林。他站在街头,目睹被轰炸机撕裂的天空和残破不堪的街道,回忆起铁蹄践踏下的破碎山河,更看到了视死如归的铮铮铁骨。

于是,他拿起了笔,写下了诗。

11月17日,一篇在抗战烽烟中的战斗宣言产生了。

笔下的鸟,不是鸟,是每一个抗争到底的中国人。

他笔下的风,也不是风,是每一口坚持到底的呼吸。

他笔下的河,也不是河,是奔流不息的中华民族历史。

它(鸟)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可是,它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有太多的先烈,有太多的英雄,他们不惜生命,他们化作泥土,是他们滋养了生命的延续。

在东北抗联密营遗址发现的桦树皮日记里,战士王德顺这样写道:雪埋不住骨头,火化不掉誓言。他冻僵的手指仍紧握半截铅笔,记录着如何用树汁当墨水传递情报。这种将生命融入土地的决绝,与艾青所描绘的羽毛腐烂在土地里的献身精神,都是这片血色热土的思想灵魂

三、金色沃土新时代的土地馈赠

在艾青故乡浙江省金华,金华国际陆港枢纽专项规划(2024—2035年)正在稳步推进,加速推动义(乌)甬(宁波)舟(山)海港陆港一体化,加速开放金(华)丽(水)温(州)大通道一站式。近年来,金华正在以中欧班列、国际陆港枢纽、自由贸易片区标志性工程等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最宜居城市之一。

在艾青生活过的地方,历史正在被记忆。在金华市金东区蒲塘村的廉洁普法教育基地里,当年红军战士在祠堂墙上写下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如今被数字化成互动教案。参观者还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口述史等珍贵资料详细地了解抗战时期的历史。

走出教育基地,绿油油的稻田、潺潺的小溪流水、自由飞翔的鸟儿,这是新时代发展的恢宏画卷。鸟,也不再是悲鸣的鸟;人,也不再是悲壮的人。而土地,依然是同一片土地。

四、青春根系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2025年艾青诗句入选高考作文。金华市有一所高中,名字叫艾青中学,这所学校组织了写给土地的一封信活动。一位同学这样写到:您埋着抗战战士的忠骨,也长着我的麦苗。

在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的校园里,有一群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他们周末穿梭于金华周边的各大农场、果园,晚上开始帮老乡直播卖货。一位同学说:“我以前不知道艾青是这里的人,现在生活在艾青曾经生活的土地上,更加感受到对土地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青春,是那只鸟,是那只为时代悲鸣的鸟;青春,也是这只鸟,是这只自由飞翔的鸟。

正如艾青那只永不沉默的鸟,当代青年同样在用属于这个时代的语言,歌唱着对土地永恒的爱。


审核:朱国华 关春华 王科 王瑞贺

版权所有: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   地址:金华市环城南路99号  邮编:321013

备案号:浙ICP备1203139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70302100009号

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