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惠成副院长专题思政课“弘扬中国精神”

作者: 时间:2022-04-11 点击数:

411日上午,校党委委员、副院长曾惠成走进思政课堂,以“弘扬中国精神”为主题,为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思政示范课。

曾副院长首先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中国精神的理解。首先曾副院长从中国精神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起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的逐步展开帮助学生逐步深入地认识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过程中,曾副院长强调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最核心的就是其中蕴涵着的一套思想理念、价值观和民族精神。主要包括:(一)天人合一;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注重人道和天道的一致,不是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主张天和人的对立,而主张天和人的协调。(二)以人为本;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人者,天地之心”,肯定人是宇宙的中心。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不重视彼岸世界,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的有序和谐与人生理想的实现。(三)崇德尚义;重视人的德性品格,重视德性的培养和人格的提升,历来高度推崇那些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士。对此曾副院长结合新时代的背景,强调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更好地延续下去、获得新的生命力,必须顺应时代、向前展望,以开放的胸襟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其次,曾副院长从时代精神的意义上来给同学们全面深入地讲解,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表达,体现了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它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时代精神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和社会发展的大潮流,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充分展示和生动体现,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曾副院长重点结合当前伟大的抗疫精神,来为同学们形象生动地诠释弘扬中国精神要坚持根据实践推动其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全国人民在齐心协力地进行疫情防控的过程中铸造出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即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就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家国担当和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是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倾力扶持和众人拾柴、团结一心的凝心聚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是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拼搏意志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必胜信心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尊重规律、求真务实就是把握规律、精准施策的战略举措和尊重生命、科学防控的严谨态度五是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天下精神命运与共、共克时艰就是相互协作、共渡难关的天下情怀和文明精神。

最后曾副院长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加强培育与弘扬中国精神来更好地承担起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对此曾副院长给予了同学们四点建议: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具体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二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对待现实的态度对国家、对人民有强烈的爱心;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待人生积极奋发。四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是人才成功的关键要积极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通过曾副院长的生动细致的讲述,启发同学们进一步思考“新时代下我们该如何弘扬中国精神”,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同学们通过认真的学习和讨论深刻地认识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特别是在中国的快速崛起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显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民族精神是绵延不绝的文化血脉,时代精神是发展创新的时代反映,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国家精神的核心内容。


版权所有: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   地址:金华市环城南路99号  邮编:321013

备案号:浙ICP备1203139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70302100009号

undefinedundefined